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深入开展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7月24日,在指导老师姜雨彤的带领下,长安大学理学院赴广西“长安桂韵·铸魂聚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文化展。
实践队博物馆合影
观瞻文物千年史,详解民族七彩韵
博物馆讲解人员分别从七个单元详细介绍了广西十二个民族的历史、民俗、服饰、建筑等特色。从壮族铜鼓、瑶族刺绣到苗族银饰……每一件展品都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诉说着不同民族的历史故事。队员们品读铭刻在古代石碑上的历史诗篇,探寻依托在古老图腾中的文化智慧,感受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团结底蕴。
实践队聆听讲解
节庆文化展风情,互嵌共融传根脉
传统节日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和维系民族认同心理的重要文化根基,是多民族地区跨族际交流的重要渠道。壮族“祈丰节”、那桐“农具节”、彝族“跳弓节”……特别是广西最为隆重的“三月三”,已然成为了一个集民族文化、风情旅游为一体的文化盛会,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各族人民在节庆活动中增进民族交流、唤醒集体记忆、凝聚民族力量、厚植民族情感。队员们在了解民族节日的丰富寓意和美好寄托的同时,感受节日氛围中各民族互嵌共融的文脉传承,也深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责任重大。
讲解员与队员进行问答互动
绣纹描绘历史情,锦服承载民族谊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复合体,精巧的手工技艺展现了各民族的勤劳与智慧。队员们走入民族服饰展厅,了解壮、苗、瑶、侗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感受其呈现的文化艺术风情与美好故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服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正逐渐消失。队员们在交流过程中也意识到保护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服饰、创新与焕发民族文化的信念。
实践队听“小小讲解员”讲解服饰文化
实践队员与“小小讲解员”互动交流
文化符号存寓意,多元一体绘华章
博物馆中,壮锦双狮滚绣与三鱼共首图像交相辉映。图腾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一种表现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历史底蕴。壮锦双狮滚绣色彩清新,淡雅而不落俗套,寓意吉祥喜庆。三鱼共首由青石板镌刻而成,寓意团结和谐、生生不息。由此可见,在多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对民族团结、和谐共生的向往与追求与中华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一脉相承。
“文化符号”三鱼共首
壮锦刺绣“双狮滚绣”展示
探访民族特色村,共享生态建筑慧
广西民族村结合现代科技技术、民族人文IP和十二栋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立体呈现十二世居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风文化。队员们参观了民族村内的壮族吊脚楼、苗族鼓楼、瑶族竹楼等代表性建筑,对各个民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居住习惯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对特色建筑所展现的生活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实践队参观广西民族村
共创灿烂文化,共育民族精神。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过程中,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今后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要注重互动、体验与行动,为构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供稿:贺妍乔 供图:任晶晶 审核: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