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心理育人工作,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响应学校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主题活动要求,5月16日下午,由理学院彩虹心理协会承办的“‘腕’千思绪,串出自我”长安大学第二届串珠手作体验活动在朝晖园团体活动室顺利开展,通过串珠这一古老而美好的技艺,开启一场心灵的疗愈之旅。心理中心教师霍倩倩、理学院团委书记杨雪菲、能电学院团委书记刘欣、水环学院辅导员马瑞、理学院辅导员姜雨彤出席活动,2024级学生黄文泽主持。
首先,霍倩倩组织同学们开展“情绪调节”团体辅导活动。通过互动游戏与分享,引导大家感受情绪、接纳情绪,并通过呼吸练习等方法调节压力。同学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敞开心扉,初步掌握了情绪管理技巧,对串珠的心理疗愈作用作以铺垫。

霍倩倩老师开展情绪调节团体辅导活动



在场师生分享情绪体验活动感受
活动现场,主持人详细介绍了串珠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展示不同时代串珠的审美与文化魅力,一同欣赏了“玉十八子”“翠玉十八子”等非遗串珠首饰,其精湛工艺与文化寓意令在场师生赞叹不已。 在知识讲解环节,主持人利用色彩与心理的关联,解密视觉密码,解析了常见颜色对情感反应、心理状态及记忆注意力的影响,引导同学们思考色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通过绿植营造平静氛围、以“多巴胺穿搭”提升自信。

主持人介绍串珠历史文化
在串珠体验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图文、视频教学等方式学习了串珠基本技能。色彩斑斓的珠子在指尖流转,逐渐变成独一无二的手串,同学们纷纷表示,手工创作的过程让自己内心逐渐平静,感受到了专注的力量并积极分享设计理念。有的同学以绿色为主色调,寓意“自然与新生”;有的同学用多色珠子拼接图案,表达“生活的多彩与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与情感寄托,现场气氛热烈。



串珠活动现场






作品展示
此次串珠手作体验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串珠的技艺,更在创作过程中找到了自我表达的方式,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未来,理学院将继续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引导同学们关注心灵成长,推动心理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