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图学系党支部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坚定政治方向引领事业发展航向,以组织体系优势凝聚师生奋斗力量,在守正创新中夯实发展根基,在精准施策中提升育人质效。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支部坚持把准政治方向,构建多维度理论学习体系,通过专题研学、实践教学、联学共建等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五年来,累计开展支部书记、委员讲党课、专题组织生活、特色主题党日活动等40余场,实现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等机制,营造了团结务实、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支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强化课堂及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同时积极选树身边典型,营造奋发有为的浓厚氛围。
二、创新组织建设,激发队伍活力
支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紧密结合学科特点,打造“图学铸魂”党建品牌,开展“红色图语”系列主题活动,将专业元素融入组织生活。通过跨高校、跨学科党建交流等模式,拓展党建空间,显著提升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与实效性,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组织的凝聚力。
三、聚焦立德树人,深化三全育人
支部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警示教育,引导教师恪守职业规范,争做育人楷模。五年来,教师获评校级优秀教师2名、优秀共产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院级优秀共产党员7名,充分展现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显著成效。深入实施"课程思政"提质计划,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系统挖掘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等课程蕴含的工匠精神、标准规范意识和家国情怀,建设了一批思政案例,推动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格局,鼓励教师党员深入学生,在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创新实践中当好引路人。持续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聚焦模型室建设、三维模型库开发、竞赛课程体系优化等师生关切的问题,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师生的实际成效。
四、推动融合发展,彰显党建价值
支部坚持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体谋划、同步部署、联动考核,积极探索构建“党建+业务”双融双促机制。在党员教师的示范带动和全系教师的协同努力下,工程图学系在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方面实现了一系列突破: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8项、教材建设项目1项,持续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断提升课程质量与教学成效。在教学创新大赛、教师讲课竞赛中表现突出,分别荣获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院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党员教师梁文彪在支部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中,多次分享竞赛经验与教学心得,有效激发了全系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热情。全系累计完成基础课时逾45000学时,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及专著5篇(部),其中党员教师周媛发表1篇核心教改论文,教改内容聚焦智慧教育,创新构建了基于多模态图像识别的课堂行为分析系统,为教学优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科研工作呈现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近五年,教师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篇,研究内容覆盖新型建筑材料性能、古塔无损加固技术、建筑结构力学分析及智能教室多模态图像识别等多个前沿方向,展现出跨学科的科研视野。党员教师周媛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砖石古塔抗震性能及保护方法研究》,发表的4篇科研论文中2篇刊登于B级期刊。党员教师王娟关于建筑结构动力学响应的研究论文中2篇刊登于A级期刊。王俊翔在参数反演法应用于聚丙烯蜂窝板多层热解数值模拟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于T1级期刊。科研项目立项与经费到款稳步提升,共获批各类项目30余项,累计到款经费超过300万元。
在学科竞赛方面,支部组织党员骨干对参赛学生团队开展系统化、全程化指导,推动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连续实现历史性突破,屡次斩获省赛团体第一,国赛团体第一、第二、第三及个人多项第一、第二、第三的优异成绩。竞赛成绩已成为彰显我系人才培养成效的亮眼名片,充分体现了党建工作与科研实践的深度融合与良性互动。
五、持续改进提升,护航行稳致远
支部不断加强党风廉政与作风建设,通过常态化纪律教育、案例警示,引导党员干部筑牢廉洁从教、规范履职的思想防线。大力弘扬清正廉洁、担当实干的新风正气,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六、展望未来
面向新征程,工程图学系党支部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理论武装上再深化,在融合发展上求突破,在组织功能上促提升,在队伍建设上增合力,团结带领全系教师,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实现学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供稿:王娟 审核: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