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院概况

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发布于:2017-11-13 浏览:

一.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1.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1985年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叫做MCM的一年一度大学生数学模型(1987年全称为Mathematical Competition in Modeling,1988年改全称为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其所写均为MCM)。这并不是偶然的。在1985年以前美国只有一种大学生数学竞赛(The William Lowell Putnam mathematical Competition,简称Putman(普特南)数学竞赛),这是由美国数学协会(MAA--即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缩写)主持,于每年12月的第一个星期六分两试进行,每年一次。在国际上产生很大影响,现已成为国际性的大学生的一项著名赛事。该竞赛每年2月或3月进行。

中国自1989年首次参加这一竞赛,历届均取得优异成绩。经过数年参加美国赛表明,中国大学生在数学建模方面是有竞争力和创新联想能力的。为使这一赛事更广泛地展开, 1992年,先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后与国家教委联合主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CMCM),该项赛事每年9月进行,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6年,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的1367所院校、31199个队(其中本科组28046队、专科组3153队)、近93000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本竞赛的宗旨为“创新意识、 团队精神 、重在参与、 公平竞争”。 本竞赛的指导原则为“扩大受益面,保证公平性,推动教学改革,提高竞赛质量,扩大国际交流,促进科学研究。”。

数学模型竞赛与通常的数学竞赛不同,它来自实际问题或有明确的实际背景。它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整个赛事是完成一篇包括问题的阐述分析,模型的假设和建立,计算结果及讨论的论文。通过训练和比赛,同学们不仅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很大提高,而且在团结合作发挥集体力量攻关,以及撰写科技论文等方面将都会得到十分有益的锻炼。

2.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未来科技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三人(本科生)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体现了参赛选手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为现今各类数学建模竞赛之鼻祖。MCM/ICM 是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和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的缩写,即“数学建模竞赛”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 始于 1985 年,ICM 始于 2000 年,由 COMAP(the 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得到了 SIAM,NSA,INFORMS 等多个组织的赞助。MCM/ICM 着重强调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原创性、团队合作、交流以及结果的合理性。

第一届MCM时,就有美国70所大学90个队参加,到1992年已经有美国及其它一些国家的189所大学292个队参加。据主办方公布,201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吸引了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来自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的7783支队伍参赛,竞赛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竞赛,影响极其广泛。2015年,共有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芬兰、英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共9773支队伍参加,其中包括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学生参与此项赛事角逐。

3.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简介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National Post-Graduat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是“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的主题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办。该赛事起源于2003年东南大学发起并成功主办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被纳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其宗旨是为广大研究生探究实际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团队意识搭建有效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实施,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该赛事起源于2003年东南大学发起并成功主办的“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承办第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05年,东南大学承办第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06年,同济大学承办第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0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第四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08年,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承办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09年,武汉大学承办第六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0年,中山大学承办第七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1年,东北大学承办第八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2年,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第九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被纳入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同年中南大学承办第十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4年,天津大学承办第十一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承办第十二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389家培养单位共派出6355支队,19065名研究生成功参赛,参赛单位和参赛规模创历年之最。2016年,重庆大学承办第十三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第十四届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二.数学建模赛事安排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之一。竞赛每年举办一届。比赛时间全国统一的,在每年9月(一般在上旬某个周末的星期五至下周星期一共3天,72小时)举行,例如2017年比赛时间是9月14号20:00到9月17号06:00,竞赛面向全国大专院校的学生,大学生以队为单位参赛,每队3人(须属于同一所学校),专业不限。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研究生不得参加。每队可设一名指导教师(或教师组),从事赛前辅导和参赛的组织工作,但在竞赛期间必须回避参赛队员,不得进行指导或参与讨论,否则按违反纪律处理。竞赛采取通讯方式比赛,竞赛期间参赛队员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计算机和软件,在国际互联网上浏览,但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包括在网上)讨论,不可以与老师交流。竞赛开始后,赛题将公布在指定的网址供参赛队下载,参赛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并准时交卷。

2.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竞赛每年举办一届。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的比赛时间一般定在二月初,需要通过官方网站报名,而且需要有固定的指导教师。一般各大高校均会组织感兴趣的同学进行赛前培训以及报名、交费等事宜。例如2017年具体的比赛时间为:北京时间:2017年:1月20日——1月24日。(比赛以美国东部时间为准,其比北京时间晚了大约13个小时,也就是北京时间2月6日早上九时,美国东部时间是2月5日晚八时)

其实每一年的时间应该是固定的,但是由于该大赛有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大学生参赛,故偶尔会因为某些事而更改时间。像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比赛时间起初安排在中国农历年的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五四天三夜。后经中国方面协商更改与中国农历年小年左右。竞赛期间,各参赛团队需在竞赛官网下载赛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

3. 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竞赛每年举办一届。竞赛时间为每年九月或10月的连续的四天,总共96小时,例如2017年比赛时间是9月16号08:00到9月20号08:00。

参赛对象为在读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已获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参赛选手需以组队方式参赛,每队为3人,专业不限。参赛选手所在单位负责审核,确认报名参赛资格。参赛方式:竞赛作品采取通讯提交方式,电子版由参赛队伍在网上提交,纸质版由各参赛单位统一邮寄至竞赛承办单位。竞赛期间参赛选手可查阅各种图书资料,鼓励利用各类软件和互联网技术。竞赛期间,各参赛团队需在竞赛官网下载赛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

三.我校的数学建模培训活动

1. 培训安排:在每年暑假集中培训15天,内容为各类数学模型,例如:优化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反问题模型;图论模型;决策论模型等。

2. 校赛选拔:在每年五一假期,进行校内选拔,赛题之一为当年的深圳杯赛题。

3. 深圳杯选拔:每年校赛结束后,选择优秀论文参加深圳杯。

4. 赛前模拟:在每年八月份,进行真题练做,模拟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四.我校数学建模取得的成绩

自从我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以来,在各大赛事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7项,国家二等奖20 项,陕西赛区一等奖 51项, 陕西赛区二等奖151项;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Outstanding 提名1项,一等奖 4项,二等奖 36项;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3项,二等奖 38项,三等奖29项。具体获奖信息见附件。

上一条:指导教师风采 下一条:数学建模与创新实践中心介绍

关闭